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,高校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,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,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着急,另一方面是企业为招不到高素质人才而发愁,“就业难”和“人才荒”并存,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怪现象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,2006年4月9日王祖麟教授创办了3+1创新教育实验班。
        在3+1创新教育实验班里,王祖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这和他青年时期在工厂里当过学徒、钳工的经历分不开。1977年十月,通过自学的王祖麟考上了江西冶金学院自动化专业,1982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。2007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。27年的教学生涯中,他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。
        3+1创新教育运用开门办学、开放办学、联合办学、与企业合作、联合培养的改革思路。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有了飞速提高。江西理工大学与上海因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“3+1”创新教育实验班,开始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。紧接着成立了第二届实验班;同时在三年级成立了大三预备班班,扩大了改革实验的范围,取得了较好效果。
       2009年-2012年,该模式将进行深入与彻底改革,成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,在自动化09级进行全方位高等教育改革。
       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,高校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,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,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着急,另一方面是企业为招不到高素质人才而发愁,“就业难”和“人才荒”并存,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怪现象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,2006年4月9日王祖麟教授创办了3+1创新教育实验班。
        在3+1创新教育实验班里,王祖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这和他青年时期在工厂里当过学徒、钳工的经历分不开。1977年十月,通过自学的王祖麟考上了江西冶金学院自动化专业,1982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。2007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。27年的教学生涯中,他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。
        3+1创新教育运用开门办学、开放办学、联合办学、与企业合作、联合培养的改革思路。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有了飞速提高。江西理工大学与上海因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“3+1”创新教育实验班,开始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。紧接着成立了第二届实验班;同时在三年级成立了大三预备班班,扩大了改革实验的范围,取得了较好效果。
       2009年-2012年,该模式将进行深入与彻底改革,成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,在自动化09级进行全方位高等教育改革。

1、何谓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?


       就是三大体系:人才培养体系、教学体系、学生管理体系+教学平台 =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
       教与学、理论与实践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”+[1]“全方位素质教育”=人才培养体系;
       互动式、启发式、探讨式教学”+[1]“数字化学习”=教学体系;
       自主管理、民主管理、人性化管理”+[1]“团队协作”=学生管理体系;
       “兴趣班、创新中心、实践基地”+[1]“开放式教育”=教学平台

2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核心


       “3+1”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校企无缝连接,以面向工程为导向、以项目驱动为手段、以能力培养为关键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,校企联合培养“零适应期”的毕业生。
“3+1”创新教育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视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,尽可能使他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教育,它将为学校带来从办学条件到企业支持度、从学风传承到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巨大回报。
       “3+1”创新教育通过产学合作、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,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,确保其与产业需求的一致性。它将这种要求反推到教学大纲、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,通过每一门课,每一个模块,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,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。
       在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、以学生为主体、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及学生的能力培养为评价尺度,促进“教与学紧密结合”、实现“教得好和学得好的完美结合”、“理论与实践、知识与能力的完美融合”。
       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、课程为层次传授知识,就像用砖块建房子,“3+1”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、项目为驱动、能力为目标,框架式结构建大厦。通过工程项目的融合,将一个较为精确的专业知识系统框架立体的展现在一群初学者面前,从而改变了学生学而不知所用,学习为了考试,考完不用、考完就忘的现象;学习无目的、被动学习的现象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使学生主动的、有目的的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学习。
       通过工程项目的嵌入,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绚丽多彩的就业前景,如:电子工程师、电气工程师、无线网电子工程师、射频电子工程师、嵌入式电子工程师、嵌入式软件工程师、Android软件工程师、云计算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工程师。
       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、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选择,进而进一步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,让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,从兴趣不大到兴趣大增,从老师、家长要我学,彻底变成我要学、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。

3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影响力


①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对学校的影响
       提出了新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;在学生中树立一面旗帜,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与班风;培养多元化的精英学生(未来的精英校友),推动“3+1”模式良性循环。
②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式对学生的影响
       优势教育资源+优秀教学体系+优良学习风气,铸就优秀人才;提倡团队精神,打造多种软能力,使之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。
③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对公司的影响
       “3+1”不但培养公司未来的人才,也培养了公司未来的客户及朋友;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整个行业的地位;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。
④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对社会与产业的影响
       成为工程技术领域(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嵌入式、电子信息、自动化、IT、机器人、新能源等领域)的“特种兵训练营”,为飞速发展的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嵌入式、IT及机器人产业提供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。引入工程项目各个实践实战环节,配套教材及网络课程,提升“3+1”技术特长班在工科技术领域的影响力,引发良性循环。

1、何谓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?


       就是三大体系:人才培养体系、教学体系、学生管理体系+教学平台 =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
       教与学、理论与实践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”+[1]“全方位素质教育”=人才培养体系;
       互动式、启发式、探讨式教学”+[1]“数字化学习”=教学体系;
       自主管理、民主管理、人性化管理”+[1]“团队协作”=学生管理体系;
       “兴趣班、创新中心、实践基地”+[1]“开放式教育”=教学平台

2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核心


       “3+1”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校企无缝连接,以面向工程为导向、以项目驱动为手段、以能力培养为关键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,校企联合培养“零适应期”的毕业生。
“3+1”创新教育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视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,尽可能使他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教育,它将为学校带来从办学条件到企业支持度、从学风传承到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巨大回报。
       “3+1”创新教育通过产学合作、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,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,确保其与产业需求的一致性。它将这种要求反推到教学大纲、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,通过每一门课,每一个模块,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,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。
       在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、以学生为主体、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及学生的能力培养为评价尺度,促进“教与学紧密结合”、实现“教得好和学得好的完美结合”、“理论与实践、知识与能力的完美融合”。
       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、课程为层次传授知识,就像用砖块建房子,“3+1”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、项目为驱动、能力为目标,框架式结构建大厦。通过工程项目的融合,将一个较为精确的专业知识系统框架立体的展现在一群初学者面前,从而改变了学生学而不知所用,学习为了考试,考完不用、考完就忘的现象;学习无目的、被动学习的现象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使学生主动的、有目的的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学习。
       通过工程项目的嵌入,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绚丽多彩的就业前景,如:电子工程师、电气工程师、无线网电子工程师、射频电子工程师、嵌入式电子工程师、嵌入式软件工程师、Android软件工程师、云计算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工程师。
       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、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选择,进而进一步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,让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,从兴趣不大到兴趣大增,从老师、家长要我学,彻底变成我要学、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。

3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影响力


①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对学校的影响
       提出了新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;在学生中树立一面旗帜,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与班风;培养多元化的精英学生(未来的精英校友),推动“3+1”模式良性循环。
②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式对学生的影响
       优势教育资源+优秀教学体系+优良学习风气,铸就优秀人才;提倡团队精神,打造多种软能力,使之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。
③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对公司的影响
       “3+1”不但培养公司未来的人才,也培养了公司未来的客户及朋友;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整个行业的地位;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。
④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对社会与产业的影响
       成为工程技术领域(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嵌入式、电子信息、自动化、IT、机器人、新能源等领域)的“特种兵训练营”,为飞速发展的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嵌入式、IT及机器人产业提供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。引入工程项目各个实践实战环节,配套教材及网络课程,提升“3+1”技术特长班在工科技术领域的影响力,引发良性循环。

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、培养目标及培养规划


1、指导思想


在工程类专业进行“3+1”创新教育改革的的基础上,吸收国际“CDIO”工科教育模式的精华,使之融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。通过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与创新(从大一到大三、大四全过程),形成基于“以面向工程为导向、项目驱动为手段、能力培养为关键、全面发展为目标”教育理念的、与国际“CDIO”工科教育模式接轨且独具中国特色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。


2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


⑴ 培养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嵌入式、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“零适应期”毕业生;
⑵ 培养在科学素养、人文精神、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优良素质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;
⑶ 通过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与后续教育,为学生今后成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。
要实现上述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,必须克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“教与学、理论与实践、学校与企业脱节”的弊病,形成了“教与学、理论与实践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”+ 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。通过搭建“实验班+实验室+实践基地”递进的教学平台;实现学生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与企业要求对接,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“零适应期”优秀毕业生。


3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阶梯培养规划


①大一阶段注重科学基础训练和专业启蒙;
②大二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训练;
③大三、四阶段是工程研发阶段。
通过上述三年或者四年面向工程的培养,学生具备了研发工作的经历与一个合格工程师的主要素质,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“无缝连接”。

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

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教师团队主要由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授、青年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组成,还包括联盟高校与其它高校的专家学者。通过多轮教学实践,探索了“互动式、启发式、探讨式教学”+“数字化学习”的教学方法,将“以教师为中心”与“以课本为中心”的,相当多是“满堂灌”的教学体系,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的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“精讲多练”的教学体系。教师是精讲的主角:精心组织课程教学体系,精心讲授知识模块及其精髓与相互联系,学生是多练的主角:师生互动、团队互动、互帮互学,理论紧密结合实践。并注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,如全面实施“e-Learning”,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界限,拓展学习空间。丰富的网络资源(因仑在线网络课课程、因仑公开课、因仑云班课、因仑技术论坛)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平台。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还探索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“学校、教师与学生三赢”的良性循环、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组织。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,由教师引导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、同年级学生团队互学,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。这样既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多方面素质,又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技术能力,既补充了师资力量。

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、培养目标及培养规划


1、指导思想


在工程类专业进行“3+1”创新教育改革的的基础上,吸收国际“CDIO”工科教育模式的精华,使之融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。通过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与创新(从大一到大三、大四全过程),形成基于“以面向工程为导向、项目驱动为手段、能力培养为关键、全面发展为目标”教育理念的、与国际“CDIO”工科教育模式接轨且独具中国特色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。


2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


⑴ 培养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嵌入式、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“零适应期”毕业生;
⑵ 培养在科学素养、人文精神、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优良素质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;
⑶ 通过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与后续教育,为学生今后成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。
要实现上述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,必须克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“教与学、理论与实践、学校与企业脱节”的弊病,形成了“教与学、理论与实践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”+ 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。通过搭建“实验班+实验室+实践基地”递进的教学平台;实现学生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与企业要求对接,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“零适应期”优秀毕业生。


3、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阶梯培养规划


①大一阶段注重科学基础训练和专业启蒙;
②大二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训练;
③大三、四阶段是工程研发阶段。
通过上述三年或者四年面向工程的培养,学生具备了研发工作的经历与一个合格工程师的主要素质,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“无缝连接”。

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

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的教师团队主要由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授、青年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组成,还包括联盟高校与其它高校的专家学者。通过多轮教学实践,探索了“互动式、启发式、探讨式教学”+“数字化学习”的教学方法,将“以教师为中心”与“以课本为中心”的,相当多是“满堂灌”的教学体系,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的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“精讲多练”的教学体系。教师是精讲的主角:精心组织课程教学体系,精心讲授知识模块及其精髓与相互联系,学生是多练的主角:师生互动、团队互动、互帮互学,理论紧密结合实践。并注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,如全面实施“e-Learning”,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界限,拓展学习空间。丰富的网络资源(因仑在线网络课课程、因仑公开课、因仑云班课、因仑技术论坛)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平台。
“3+1”创新教育模式还探索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“学校、教师与学生三赢”的良性循环、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组织。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,由教师引导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、同年级学生团队互学,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。这样既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多方面素质,又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技术能力,既补充了师资力量。